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://m.39.net/pf/a_4612121.html各县区农业农村局,城乡一体化示范区、高新区、鸭河工区、官庄工区社会事业局(农村工作局):“立春”已过,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,小麦将进入快速生长时期,各种病虫草害也将陆续进入盛发期,加强春季麦田管理迫在眉睫。为切实加强春季麦田管理,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,做到“防疫保粮两不误”,特通知如下:一、认清当前小麦生产形势
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万亩,保持稳定。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,冬前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6.6%,群体比较适宜,个体发育良好,苗情好于往年。冬季以来,气象条件总体有利,无极端天气发生。1月上旬以来全市普降雨(雪),降水量36.2~73.5毫米,大部分麦田土壤墒情适宜,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。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:一是条锈病、赤霉病、草地贪夜蛾等存在重发隐患。年我市小麦条锈病11月15日在淅川发现,发病时间早,是历来最早的一年。据专家预测,条锈病有重发趋势,防控形势严峻。另外,近年来赤霉病在我市呈常发态势。草地贪夜蛾自去年秋季入侵我市以来,在我市繁殖危害。二是存在早春冻害风险。冬季气温偏高,部分播种较早的弱春性小麦品种长势偏旺。春季气温起伏大,一旦出现“倒春寒”天气,此类麦田受冻害的风险大。
二、切实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各地要在搞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针对当前小麦苗情、土壤墒情、病虫草情等特点,因苗制宜,促弱控旺培壮,落实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:(一)中耕镇压,提温保墒。适时对麦田普遍中耕,对个别播种偏早,群体过大、长势偏旺的麦田,可采取深中耕重镇压方式,抑制地上部分过快生长,防止后期倒伏。对生长正常或偏弱麦田,可采取不伤根系为准的适当浅中耕镇压,以促进大分蘖的形成。对坷垃较大、翘空不实或土壤塇松麦田及旱地麦田,及早镇压,弥合缝隙,防止水分散失。(二)因苗制宜,分类管理。对三类麦田,以促为主,趁墒亩施尿素8~10公斤和适量的 ,有条件的地方,可撒施腐熟的农家肥,提高地温,促苗早发;对二类麦田,可在起身期亩追施尿素10~15公斤,提高分蘖成大穗率,培育壮秆大穗;对一类麦田,根据地力水平,在拔节期亩追施尿素10~15公斤,保苗稳健生长,促穗大粒多;对旺长麦田,除在返青期采取碾压或深中耕断根等措施外,拔节期亩追施尿素10~15公斤,对于冬前过旺,返青期有脱肥症状的麦田,可在起身期亩追施尿素10~15公斤,防止旺苗转弱;对地力较差、底肥施用不足、有缺肥症状的旱地麦田,结合当前的好墒情,趁墒追肥,每亩追施尿素8~10公斤和适量的 二铵;对优质专用小麦田块,要根据小麦用途落实好强筋小麦前氮后移、弱筋小麦减氮增磷等关键技术。(三)科学防控病虫草害。各地要以“条锈病、赤霉病、草地贪夜蛾、麦蜘蛛、麦蚜”等为防控重点,加强病虫监测预警,组织开展科学防控。一是密切监控小麦条锈病。要继续全面落实“准确监测、带药侦察、发现一点、控制一片”的防控策略,切实抓好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防治,对发病中心及时封锁控制,并根据病情发展情况,组织开展区域性统防统治,严防大面积扩展流行。二是科学化除和病虫早控。早春化除是补治麦田杂草的关键时期,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,应根据当地草情、草相等实际情况,科学开展杂草防除。同时,对小麦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*花叶病等土传病害进行早期控制,并注意挑治草地贪夜蛾、麦蚜、麦蜘蛛,压低虫源基数。病虫草害防治应注意选择好对路药剂,提高防效,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时间,防止产生药害。三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。我市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,小麦赤霉病可防、可控、不可治,为此,各地务必高度重视,科学研判,及早准备,主动出击,实施全生育期综合防治,确保防在发生流行之前。一要抓准时机。小麦“齐穗至扬花初期”这一关键时期,进行全面喷药预防,用足药液量,施药后3~6小时内若遇雨,雨后应及时补治,降低病害发生流行风险。 次防治结束后,隔5~7天需再防治1次。二要选好对路药剂和器械。推荐选用氰烯菌酯、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,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。注重交替轮换用药,避免或延缓抗药性产生。要尽量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、自主飞行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,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。同时,应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、沉降剂等,提高施药质量,保证防治效果。三要大力推进统防统治。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情况下,各地要充分发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装备精良、管理规范、服务高效的作用,大力推进全程承包、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,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集中统一防治,减轻疫情防控压力,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。四是适时做好“一喷多防”。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,各地要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,将杀菌剂、杀虫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,各计各量、混合喷洒,综合控制白粉病、锈病、赤霉病、穗蚜等多种病虫危害,达到一喷多效。(四)预防春季冻害。各地要密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