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桑叶:有“神仙草”的美称,以经霜的桑叶质量为佳(经霜后,水溶性物质和钙镁含量高),桑叶甘寒质轻,轻清疏散,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、温热犯肺而致的发热、咽痒、咳嗽等症,具有疏散风热、清肺润燥、平肝明目、凉血止血的功效。
桑叶中有丰富的络脉线管,具有流通输送精微物质和排泄废物的功效,现代药理研究表明:桑叶含有一种成分——白黎芦醇,有降脂、降糖、降血压的功效,还含有丰富的 ,有明显的通便止咳作用,可调节血管收舒功能和改善机体微循环。桑叶性轻扬向上,疏风清热,养肺明目,对胸肺颈面及头部因风热上扰所致的病变疗效明显。
2桑枝:祛风通络、利水,桑枝袪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,通利关节,痹证新久、寒热均可应用,尤宜于风湿热痹,肩臂、关节酸痛麻木者。但因单用力弱,多随寒热、新久之不同,配伍其他药物。
3桑椹:桑树成熟的果穗,药食两用,桑椹除含有白黎芦醇外,还含*酮类、花色苷类、酚酸类和多糖类以及丰富的 酸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,具有提高免疫力、降低血糖与血脂、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、乌发美容、延缓衰老、抗诱变抗病*等药理作用,还有防止血管硬化、补肝益肾、滋阴补血、生津止渴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桑椹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可以清除皮肤中紫外线照射产生的自由基,从而延缓皮肤衰老,所含的维生素E、胡萝卜素等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。桑葚味甘酸、性寒,儿童、脾虚便溏者不可多食。
4桑白皮: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,于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挖根,刮去*棕色粗皮,剥取根皮,晒干,切丝生用或蜜炙用。桑白皮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,是中医临床常用药,在民间也被广泛使用。桑白皮其性寒、味甘,具有泻肺平喘、利水消肿等功效,常用于治疗肺热喘咳、水肿胀满尿少、面目肌肤浮肿。现代药理已证明桑白皮具有镇咳、平喘、祛痰、利尿、镇痛、抗炎等作用。
5桑柴灰:即桑木烧成灰,治疗金疮出血、目赤肿痛,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结晶状物,又名桑霜,可治疗噎食积块。
6桑瘿:老桑树枝上的结节,祛风除湿、止痛消肿。
7桑沥:又称桑油,鲜桑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液汁,主治皮肤疮疥。
8桑皮汁:桑树树皮中的白色液汁,可治疗小儿口疮、外伤出血。
9桑耳:寄生于桑树上的可食用真菌的子实体,即桑树上的木耳,有凉血止血、活血散结的功效。
10桑叶汁:又称桑脂,鲜桑叶的叶脉破损后渗出的白色液汁,治痈疖、瘿瘤、蜈蚣咬伤。
11桑花:并非是桑树开的花,是桑树主干皮上生的白色附着物,白藓如地钱花样,刀刮取炒用。健脾涩肠止泻、崩中带下、便血,并可止热咳咽痒。
12桑根:治惊痫、筋骨痛、高血压、目赤、鹅口疮。
13桑芽:一说是桑树枝端新生出的嫩芽,以阳春三月的嫩芽为 ,采后阴干备用,清消热*,利咽润喉。热开水冲泡3~5g即可,饮服为宜,适用于音哑失声,具有保护声带的作用,也是广东等地春天爱吃的美食“桑芽菜”。
另一说法是槭树科茶条槭的幼芽及嫩叶。
14桑树花:桑树开的花朵颜值不高,有关药用的本草资料
以下品种虽挂“桑”名,却与桑树少关联。
桑*:一种少见的药用真菌。
桑寄生: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。
桑螵蛸:昆虫螳螂的干燥卵鞘。
桑蠹虫:昆虫天牛的幼虫。
桑蚕沙:蚕幼虫食桑叶后排除的粪便,即蚕矢。
蚕茧炭;即桑蚕吐的丝织成的蚕茧。
僵蚕: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,在未吐丝前,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