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花园的那些小草7老鹳草

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 http://m.39.net/pf/a_4564815.html

大学一年级学习植物学课程时,老师带我们到田野识别“农田杂草”,其中有一种植物,老师告诉我们,是老鹳草,我一下子就记住这种植物了,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蕾特别像老鹳的喙,这次在西花园偶遇此物,忽然想起当年我的植物学老师,快四十年了,植物依旧,人在何方?

一.分类地位

中文名:老鹳草

拉丁学名:GeraniumwilfordiiMaxim.

别名:老鹳草,鸭脚老鹳草,鸭脚草,五叶草,老贯筋,老鹳嘴

界:植物界

门:被子植物门

纲:双子叶植物纲

亚纲:原始花被亚纲

目:牻牛儿苗目

科:牻牛儿苗科

属:老鹳草属

种:老鹳草

二.形态特征

多年生草本,高30-50厘米。根茎直生,粗壮,具簇生纤维状细长须根,上部围以残存基生托叶。茎直立,单生,具棱槽,假二叉状分枝,被倒向短柔毛,有时上部混生开展腺毛。

叶基生和茎生叶对生;托叶卵状三角形或上部为狭披针形,长5-8毫米,宽1-3毫米,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,柄长为叶片的2-3倍,被倒向短柔毛,茎上部叶柄渐短或近无柄;基生叶片圆肾形,长3-5厘米,宽4-9厘米,5深裂达2/3处,裂片倒卵状楔形,下部全缘,上部不规则状齿裂,茎生叶3裂至3/5处,裂片长卵形或宽楔形,上部齿状浅裂,先端长渐尖,表面被短伏毛,背面沿脉被短糙毛。

花序腋生和顶生,稍长于叶,总花梗被倒向短柔毛,有时混生腺毛,每梗具2花;苞片钻形,长3-4毫米;花梗与总花梗相似,长为花的2-4倍,花、果期通常直立;萼片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5-6毫米,宽2-3毫米,先端具细尖头,背面沿脉和边缘被短柔毛,有时混生开展的腺毛;花瓣白色或淡红色,倒卵形,与萼片近等长,内面基部被疏柔毛;雄蕊稍短于萼片,花丝淡棕色,下部扩展,被缘毛;雌蕊被短糙状毛,花柱分枝紫红色。蒴果长约2厘米,被短柔毛和长糙毛。花期6-8月,果期8-9月。

三.生长习性

生于山坡草地、平原路边和树林下。老鹳草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寒、耐湿。喜阳光充足。以疏松肥沃、湿润的壤土栽种为宜。

四.产地

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中、陕西、甘肃和四川。俄罗斯远东、朝鲜和日本有分布。生长在海拔米以下的低山林下、草甸。

五.药用价值

入药部位:带果实的全草。

性味:味苦、微辛,性平。

归经:归肝、大肠经。

功效:祛风通络,活血,清热利湿。

主治:风湿痹痛,肌肤麻木,筋骨酸楚,跌打损伤,泄泻,痢疾,疮*。

相关配伍

1、治腰扭伤:老鹳草根30g,苏木15g,煎汤,血余炭9g冲服,每日1剂,每日服2次。

2、治妇人经行,顶染风寒,寒邪闭塞子宫,令人月经参差,前后日期不定,经行发热,肚腹膨胀,腰肋作疼,不能受胎:五叶草五钱,川芎二钱,大蓟二钱,吴白芷二钱。引水酒一小杯,和水煎服。晚间服后忌风。
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;或熬膏。

外用:适量,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制成软膏涂敷。

使用注意:脾胃虚寒者忌用。

六.民间传说:

老鹳草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来历。相传在隋唐时期,中国 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云游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,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。

由于四川属盆地气候,湿度很大,上山求医的患者大多都患风湿病,而孙思邈用遍所有方法仍束手无策,孙思邈陷于一片苦思之中。一天,孙思邈带着徒儿上山采药,忽然发现有一只灰色的老鹳鸟在陡峭的山崖上,不停地啄食一种无名小草,随后拖着沉重的躯体缓慢地飞回密林的鹳鸟窝中。过了几天,孙思邈又见到这只老鹳去啄食此草,奇怪的是这次老鹳比上次飞得雄健而有力了。于是,孙思邈对徒儿说: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,极易染上风湿邪气,老鹳鸟能食,说明此草无*。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,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。随即命徒儿采回很多这种无名小草,煎熬成浓汁,让前来应诊的风湿病患者服用,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。几天之后,奇迹发生了,原来双腿及关节红肿的症状均已肿消痛止,并且可下地而行走了。喜讯惊动了各地山民,人们奔走相告,慕名前往治病的络绎不绝。有许多经过治疗痊愈的风湿病人,请孙思邈给此药草起一个名字,孙思邈略思片刻称道:此药草是老鹳鸟认识发现的,应归功于老鹳鸟,故取名为“老鹳草”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pple4-chn.net/afhpz/2874.html


当前时间:

冀ICP备2020029325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