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,每年6月21~22日,太阳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,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,越往北昼越长。夏至之后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开始南移,北半球的白天日渐缩短。
夏至农谚:“夏至端午近,麦子满仓囤;夏至端午远,年景必有闪。”“夏至不过天不热。”“夏至时节天最长,南坡北洼农夫忙。”
夏至民俗:祭土地神。
夏至这天,白昼最长,阳气最盛。夏至这一天的正午,人们看自己的影子,会是一年当中最短的。此时虽然酷热难当,但阴气却暗暗滋生。
古人认为,春分、秋分是阴阳之交会,冬至、夏至是阴阳之始终,人们需要注意起居。它们也是二十四节气中 “问世”的节气。“安形性,事欲静,以待阴阳之所定。”
阴气从夏至兴起,到冬至而旺盛,旺盛到极点就跟阳气相合。不旺盛就不相合。一年当中阳气和阴气都有一次达到极盛,所以在一年之中阴、阳二气有两次交合。
天地的节律,以这个作为不变的法度。因此先在内部效法它,保养身体以保全天赋的性命,这时宜静养,使身体健康安固,寿命很长而没有减损,这就是天地之道。
小时候曾记得奶奶经常讲“每年到夏至那一天,我心里就会咯噔一下,因为白昼由盛而衰了。到秋分的那一天,心里又会咯噔一下,因为开始昼短夜长了。”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,往往带给人们别样的心念。
夏至之日,鹿角解。这里的解是脱落的意思。鹿在夏至这天,头上的角就脱落下来。夏至后五日,蝉始鸣。蝉在树上,高唱起夏之歌。再五日,半夏生。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,在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。
夏至一阴生,感阴气而鹿角解。解,角退落也。冬至一阳生,麋感阳气而角解矣,是夏至阳之极,冬至阴之极也。”古人认为,夏至“阳气之至,阴气始生”,所以夏至又称“一阴生”。
直到冬至,阴气达到极盛,阳气又开始升起。
夏至时节庄稼生长快,田里的杂草也长得快。杂草与庄稼争水争肥争阳光,而且有多种病菌和害虫寄生其中,因此农谚说:“夏至不锄根边草,如同养下*蛇咬。”
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耕种过程中,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。古人通常会在夏至这一天举办隆重的祭祀祈福仪式,皇帝也会举办隆重的祭地大典。
夏至这天,老北京的习俗是吃冷淘面,俗称“过水面”。面是用小麦做的,它性凉,在阳气最旺的夏至吃,有助于让我们的身体祛除火气。
清代北京岁时风土杂记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记载:“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,即俗说过水面也。乃都门之美品。”
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后,先放到凉水中涮一涮,抖一抖,叫作“拔凉”。过水后的凉面清凉降火,吃起来不像热面那样软,嚼着筋道带劲儿。
早在唐代,凉面就是一种流行的吃法,而且制作相当讲究。杜甫有一首诗叫《槐叶冷淘》,将加入槐叶汁的碧绿凉面描写得诱人心*,“经齿冷于雪,劝人投此珠”,“君王纳凉晚,此味亦时须”。在苦夏时节来一碗冷淘面,保准让人胃口大开。
在山东一些地区,有吃*瓜就鸡蛋的夏至习俗。
民间也有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”之说,因为此时气温高、湿度大,久置露天的木料,经过露打雨淋,含有的水分很高,表面看起来是干的,可是经过太阳一晒,温度升高,便会向外散发潮气。长久坐在上面,会诱发疾病。
夏至过后就到了三伏天,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,很容易中暑、生病,人们会喝绿豆汤,吃西瓜、苦瓜来清热消暑,让身体清凉。
夏至“九九歌”
一九二九,扇子不离手;
三九二十七,饮水甜如蜜;
四九三十六,拭汗如出浴;
五九四十五,头戴*叶舞;
六九五十四,乘凉入佛寺;
七九六十三,床头寻被单;
八九七十二,思量盖夹被;
九九八十一,家家打炭墼;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,前人功劳,我们的财富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筑建未来更幸福的生活!欢迎分享转发,让您和您身边的人更健康!一起交流吧,健康活过岁!!!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