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野果,补血安胎、健脾,小时候我们把它当零食,你还记得吗?
一直以来,山林作为一片宝地,在很长一段时间,被坐山吃山的劳动人民改造,修整,烧山,重新种上了各种经济果树,大量的毁林开荒,大自然受到严重破坏,反倒是近些年,种果的人变少了,更多的是退耕还林,恢复了一些别样的植被,正因为这样,也有了一些小鸟经常光顾,变得鸟语花香,山林里也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野花野果,山坡上,总会长出一些让人惊喜的野果子。
雨过天晴的初夏,趁着充足的雨水和阳光,树荫下蹭蹭地冒出了一种毫不起眼的小植物,开着粉色的花朵,一片片匍匐着生长,单瓣的五片粉色小花,简单又不俗,间中还抹上几缕紫红,或又几笔浓绿,甚至在同一片叶子上也能看到它涂抹的各种颜色,于是,这些浓密的椭圆形叶片就在同一时间呈现出粉红、紫红、绿等不同颜色,像一张五彩斑斓的花地毯,让人忍不住看了又看。
其实这种可爱的小植物,我们都非常熟悉,它的名字就叫“地菍”,你认识吗相信在农村长大的朋友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,地菍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喜欢吃的野果,也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,常常放学后,都会叫上三五个小伙伴一起到山坡上摘地菍,我们家乡把它叫做“矮脚地菍”,或许是因为它匍匐生长吧,那时候野果也多,小山坡上到处可见,地菍红黑色的果实,摘一粒丢嘴里,甜丝丝的,那种味道至今记忆犹新,那时候总会因为吃得太多,而整个舌头变成紫色,回到家里,大人一看便知道又跑去摘地菍了,准挨骂。
地菍,为野牡丹科,野牡丹属小植物,每年的5到7月份,地菍就开出淡紫色的花朵,果期一般为7到9月,分布广泛,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份,别名也多:地茄子、地兰子、山地茄、地脚茶、野牡丹、铺地锦等等,名字多的去了,常生长在荒坡草地、林边、路旁,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乡土植物。
小时候对地菍也仅仅停留在能吃的果实上,每到农历7月份左右,地菍的果实由绿色变成黑紫色,意味着地菍的成熟,也就到了我们这些熊孩子的活跃期,后来才知道,地菍子不仅可以直接鲜吃,还可以用来做果酒或饮料,颜色鲜艳且有浓郁的果香味,从口感和营养价值等各方面来衡量,地菍都是一种特别适合开发的野生水果资源。
除此之外,地菍还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,全株都可以入药,具有涩肠止痢、舒筋活血、补血安胎、清热燥湿、健脾的功效,但随着对地菍的作用越来越了解,在果酒或饮料以及药用等各个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,然而,却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品尝到童年时的味道了……你还得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