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,在南北各地被广泛种植,花生播种后如何管理才高产,可能是不少种植户关心的话题。想要花生高产,真不那么简单,光播种后的管理工作,就涉及到清棵、除草、肥水、防早衰、踩秧、摘茎摘心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。小编老家每年都会种一两亩花生,其亩产在公斤左右,算是比较高产的情况了。
下面,就给分享花生播种后期的一些种植经验,希望对农户朋友种植花生有帮助。
一、清棵
所谓花生“清棵”,是指当花生株苗进入齐苗期后,将近地面的 对侧枝附近的土壤人为扒开,让 对侧枝及其叶片露出土壤,以加快幼苗生长。调查数据显示,清棵的植株的产量要比不清棵的高出15%左右。因此,清棵是花生增产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,但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几点:
1、时间。出齐苗后及时清棵,一般来说,齐苗后10天内必须完成。清棵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,早了会因株苗嫩弱而容易伤苗,但晚了又会因 对侧枝埋土过久而失去了清棵的意义,毕竟清棵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幼苗生长。
2、深度。扒土深度一般以 对侧枝的2片子叶露出土壤为宜。如果扒土浅了, 对侧枝的基部仍然埋在土中,起不到促苗的作用;要是扒深了,又容易将根茎扒露出土壤,造成幼苗倾斜倒伏。
二、除草
对花生植株生长危害比较大的杂草,主要有莎草、铁苋菜、牛筋草、狗尾草、藜、稗草、龙葵等。为节省种植成本,提高除草效果,目前普遍使用除草剂进行化除。
常用的除草剂品种有:盖草能、克阔乐、花生宝、克草星、精禾草克等。一般来说,在花生苗期和茎叶期,进行化除效果会比较好,建议采用多种除草剂复配喷施,但除草剂的用量需参考使用说明书。
三、肥水
1、浇水。浇水切忌大水漫灌,应少量多次,既保证了花生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,又不会造成土壤的通气性减弱。花生苗期抗旱性较强,当土壤含水量低于40%-50%时需及时浇水;花针期至结荚期,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%时需及时浇水,以保证花生植苗营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养分需求;饱果成熟期,当土壤含水量低于50%时需及时浇水,以促进果荚膨大。需要注意,花生不耐涝,田间水分过多、湿度过大,会增加花生烂果和发芽的概率。
2、追肥。以幼苗期追肥为主,花期、结荚期追肥为辅,饱果期适时进行叶面追肥。一般来说,苗期氮磷钾肥的追施量控制在整个生命期的6%-10%。花期可每亩追施磷肥10公斤+钙肥5公斤。结荚期可每亩追施过 钙10公斤+ 钙10公斤+尿素3公斤,促进荚果快速发育。饱果期可每亩叶面喷施3%过 钙+0.15%-0.18%钼酸铵2-3次,每次间隔10天,促进荚果膨大饱满。
五、促壮防倒
在花生株苗开花后25-30天,适时促壮防止徒长倒伏,可喷施缩节安、花生宝、多效唑等,既能促壮防止株苗徒长、倒伏,还可以提高花生果荚的粒重。具体方法:
1、促壮。在花生的盛花期每亩喷施80-毫克/升的缩节安溶液50公斤,喷施次数1-2次,每次间隔15天左右,可增加植株的分枝数,促进根系发育,有助于提高花生的饱果率。
2、控旺防倒。南方种植花生,花生开花后25-30天、北方种植花生,花生开花后40-50天,当株苗高度高于45公分, 对侧枝伸长至10节左右,可每亩喷施浓度为70~毫克/升的多效唑溶液50-75公斤,能增强花生的抗旱性,防治花生叶斑病,抑制花生地上部分生长,对于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花生地块还有明显的增产效果。
六、摘茎摘叶
1、摘茎。花生是具有明显顶端优势的作物,为保证养分被充分有效利用,建议在花生植株的盛花期10天后,及时摘除主茎,可每亩增产15%左右。
2、摘心。适时摘心能有效地抑制顶端优势,促进第二对侧枝的伸长和结果。一般来说,需在花生的花期到盛花期前,及时摘心,其效果较好。需要注意,摘心的截口要平;摘心后可视苗情追施少量氮肥、磷肥,能促进分枝生长;苗弱的田块,不宜摘心。
[免责声明]: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,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,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仅作参考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,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,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