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中国画不能全盘西化,他

辽宁白癜风医院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wh/131225/4316563.html

刘国松,年生于安徽,年定居台湾,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。

为推动现代水墨,刘国松一生都在积极传播和宣扬现代水墨艺术,奔波来往于中、港、台及世界各地。

火花海浮冰:九寨沟系列七十一康地嘉峰:西藏组曲第七十号

刘国松认为,中国绘画的衰落,是因为艺术家们因循守旧,不敢创造、表现自我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为探索不同于传统画法的新艺术途径,革新现代中国水墨画,刘国松在台湾成立了“五月画会”,倡导“中国画的现代化”,在当时的台湾画坛引起轩然大波,引发大规模的讨论。

他曾讲到:“现代水墨画是台湾融合了外来文化的本土绘画,台湾画家自行开创产生不同风格而成就了本土绘画。”

刘国松还有个艺术主张,认为“凡笔墨所不能表达者,必另选工其,另觅材料,另创技法,另辟蹊径。”

他热衷于从各种作画工具、材料革新,为了获取各种可能的效果肌理,别出心裁地利用各种工具材料,不断实验创新。

行空

刘国松对中国山水是推崇备至的,但对中国文化的态度,却也经历了从肯定、否定再到肯定的心路历程。因而他一生有过多段艺术转变,比如他甚至还有一段绘制“太空画”时期。

年,阿波罗号 次离开大气层,人类 次登上月球,并带回了许多从月球望向地球的全景照片。刘国松看到这些照片后,受到启发,跳脱出地面山水的视角,开启了一系列带有东方式抽象意味的“太空画”创作。

上升的月亮月之蜕变之七十六子夜的太阳

而在经过几年的太空画创作后,刘国松回头再看自己的画作,发觉画的颜色越来越浓,书法的笔法越来越少。于是他猛然回头,为了避免过于西化,又从太空宇宙回归大地,回归到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之路。

他的特殊皴法和水拓法、渍墨法都是在不断的实验中发展成型的。所谓的水拓法,是用墨在水面的浮力以及宣纸的吸水性所形成的效果,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流动感,这种技法摆脱了传统用笔方式的束缚,让水墨材质特性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。

渍墨法则是将两张纸相贴后打湿,纸张中间会产生细微水泡,再用干排笔调整水泡位置,继而滴下墨汁或颜料,即可让其产生自由的墨色肌理。

潮起潮落迷雾

刘国松就是这样灵活地运用各种技法,极大地发挥了水墨的渗透性,让水墨创作在当代绘画领域中不断开创出新的格局。

由此可以看到,他的许多山水画作品,有别于传统的画法,几乎不描写具象景观,而是营造出一种博大壮丽、气象万千的空间境象。

他的风格偏于抽象表现主义,在变幻不定的意象中,总能感觉到一种隐约的山水意味,高山峻岭、草木河川、云驰树掠,其笔墨纵横,自有一股生动气韵。

春之交响雪网山痕皆自然

刘国松的绘画生涯,可以说是在不断地突破自己、打破传统,探索水墨新形式的过程。他曾经质疑文人画的书画同源,认为中国画都是用点和线来组合的,所谓的用笔好,就是点和线画得好。

他觉得传统绘画长于点、线,唯独“面”有所不足,因而尝试用现代绘画的点、线、面观念来重组中国绘画形式。

然而当他面对北宋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时,这种感觉就立刻消释了。范宽那扑面而来的矗立的崇山峻岭,正是他孜孜以求的界面。而这崇山的磅礴之气,也让刘国松对《溪山行旅图》情有独钟。

《长河万山》是刘国松自开始水墨创新以来的重要作品,其意境便取自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,传达出山水浩瀚无垠的境界。

画面中曲折起伏的山峦,以他首创的抽筋剥皮皴技法描绘,并融入宋代山水的笔法,营造出更细腻的质感。近景以墨黑、冰蓝和红橙色的拼贴为特色,展示了刘国松在水墨媒介上的突破。

刘国松曾对中国画感到忧虑。因为一提起现代艺术,世人便会将其等同于西方艺术,说起国际绘画,便会想到欧美绘画。

而中国画呢,它不能一直守着传统,在新时代也要有所创新,创造出一种属于中国的,却又是现代的画风。

刘国松说:“我们早已被教育灌输得跟着西洋的调子唱,跟着欧美的拍子跳……艺术上全盘西化之不可能,一味追随西洋现代画的潮流,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,也违背了现代艺术的精神。”

因此他希望中国画的现代革新是创造一种“中国人所独有的,是世界所新创的,也是西洋所没有的”的新的绘画语言。

喘息的火山高可扪天四季

刘国松对中国水墨画也很有期待,认为“油画能够开辟出那样多的道路,产生如此多的风格与派别,水墨画也可以发展出无数条的道路,创造出无数种的风格与派别来。”

只要每位画家都共同努力,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,不忘传统而又突破传统,中国画定是未来可期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pple4-chn.net/afhpz/4492.html


当前时间:

冀ICP备2020029325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