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正值春暖花开,雨润四方,部分地区就快要到种植花生的时间。
因为花生的习性特别,喜光耐旱,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强,栽培种植范围广。
再加上其口感香甜酥脆,能制作各类美食,营养价值丰富,被人们称为长寿果,深受消费者欢迎,普通的花生创造出极高的经济效益。
所以,种植花生的生产者和种植面积逐渐增加,相关产业迎来井喷式快速发展,花生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,隐患依旧贯穿在花生生长的各个阶段。
接下来,分享花生苗期管理五大关键技术,通过介绍引苗放苗、补苗清棵、除草管理、水肥管理、病虫害防治的技术,以解决问题,掌握这些花生就能根强苗壮,亩产就可能超过千斤。
引苗放苗
播种完成,大概10天,花生就会顶土出苗见绿,这时就要赶在花生出现两片复叶前,选择上午10点前在地膜上开孔放苗,释放花生幼苗,缓解地膜压力。具体包括:
地膜开孔。用手指在薄膜上开圆孔,直径在4-5厘米。具体开孔时间要根据当地温度回暖情况决定,过早开孔,冷空气活动频繁,爆发倒春寒,花生易遭遇冻害,过晚开孔,膜下温度太高,地温上升,引起烧苗问题。
盖土引苗。若条件允许,在放苗孔上,覆盖-5厘米的湿润土壤,轻轻压实。盖土能提高膜内温度,增加膜内土壤墒情,促进花生的侧枝早发快长,实现自然清棵的效果。
补苗清棵
放苗时,要结合查苗补苗,对缺苗断垄情况做出大致预估。如发现缺苗问题,要在田间标记,抓紧时间进行催芽补种或者移栽补种,并通过浇水施肥来促进弱苗转壮。
要提醒的是,移栽补种的苗要是同品种,可提前种在田间,有缺苗问题,就能直接带土移栽,能规避直接补苗生长周期太长的问题;补苗时间不能过晚,要不就影响到下茬作物的种植。
清棵指的是花生苗出全后,清理幼苗周边的浮土,使地膜表面相对清洁,幼苗的两片叶露出土面,清棵的作用主要有:
保证侧枝健壮成长,发挥花生结果的优势;促进花芽早发,能使花生开花早、开花齐、果满果饱;能有效灭除了根部杂草,平衡营养物质;能强化根部的预防病虫害能力,减轻蚜虫危害。
除草管理
杂草和花生争夺水肥和生存空间,抑制花生的生长,草害防治不容小觑。
尤其是播种花生前或者出苗前,没进行除草作业的田块,就要视草害严重与否在花生出苗后开展化学除草。
花生草害的防治分两种类型:阔叶杂草,如马齿苋、田旋花、苍耳等,防治时要喷施克阔类乳油;禾本科杂草,如牛筋草、狗尾草、狗牙根,防治时要喷施禾克草。
喷药时间宜早不宜迟, 选择在杂草-5叶前,喷药时间太迟,杂草根系深扎泥土,药剂灭除的作用受限。
喷施过程中的浓度、配制比例、注意事项要以使用说明为标准,规范用药,规避过度喷施造成药害。
花生苗期的草害防治要结合中耕进行,清棵时配合中耕,半个月后开展第二次中耕除草,次数可根据杂草数量调整。
水肥管理
花生苗期是根系延伸扩展生长的重要时期,花芽进行分化,整体需肥量不大,基肥充足,且墒情好的情况下,就不用开展额外的施肥管理,以免花生旺长。
但要知道的是,基肥用量不足或者花生苗的长势弱,就要补施肥料,原因主要是:苗期根系弱,根瘤的固氮能力差,营养物质不足,就可能导致减产降质。
补施肥料建议每亩按照10-20斤尿素,15-0斤过 钙或者直接用60斤三元复合肥,具体的用量可结合土壤肥力调整。
施肥和浇水 统筹兼顾,能促进肥料的转化吸收,浇水时要用滴灌或者沟灌,不要大水漫灌,浪费水资源。
病虫害防治
花生苗期病害主要有青枯病、根腐病、茎腐病,虫害主要是蚜虫,要坚持预防为先,分类管理, 防治的策略,针对具体防治措施说明如下:
青枯病,该病症是土传性病害,主要危害花生根部,表现为快速凋零枯萎。解决措施是先向花生根部喷施络氨铜水剂,再灌根抑制根部病菌,接着以10天为周期,喷施链霉素,连喷2-次病害就能得到有效控制。
根腐病,被称为烂根病,茎腐病,被称为烂秧病,这两类病害的防治措施类似,用多菌灵或者 托布进行喷施,连喷1-2次就能抑制病害的蔓延。
蚜虫,是常见的苗期虫害,对花生苗会带来严重危害。防治措施一方面要清理田间杂草,抑制种群扩张;另一方面要喷施药剂,给花生田喷施辟蚜雾、扑蚜虱或者吡虫啉,就能灭除蚜虫。
综合来看,春花生苗期的管理不容忽视,要充分重视,坚持以上五大措施,就能确保安稳度过苗期,但要确保高产,还务必重视开花下针期、结荚期和膨果期的各项管理。